错误SQL:Update [LZ8_Article] set Hits=Hits+1 Where ID=3376
错误信息:数据库 'xtzuojia' 的日志已满。请备份该数据库的事务日志以释放一些日志空间。
Provider=Sqloledb; User ID=xtzuojia;Password=e3n2s7V2;Initial Catalog=xtzuojia;Data Source=localhost;Connect Timeout=900
幼时,乾坤朗朗,日月昭昭,看什么都清清爽爽。
皎洁月光挥洒下的禾坪里,银辉铺地,外婆带我乘凉,教我第一首童谣,月亮走,我也走,我与月亮一起走……
每逢十五,夜空晴好之时,外婆仰望圆月,指给我哪是月桂,哪是吴刚,哪是玉兔,然后讲嫦娥奔月,教我第一个神话传说……
回想起来,我的启蒙,就是这样从月亮开始的。
长大后,明白了,觉得并不奇怪,中华文明其实有着很浓很浓的月亮情结。
从古代神话传说肇始,月亮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崇拜物。月华的淡泊、温静、空寂、通脱,深深融入中华文明之中,也构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因子。
太阳和月亮在天空循环运行,古人仰望着,寻思着,琢磨出一个道理一一太阳和月亮作为生命之源,太阳主阳,月亮主阴,阴阳交替,阴阳相济,孕育滋润了万事万物。于是,阴阳之说,成为中国古人思辨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的基础。
阴阳之中,阳当然重要,与天奋斗,与地奋斗,与人奋斗,唯阳刚之气方可战而胜之。但是,一味阳刚,太过阳刚,人会很累。人在狂燥暴戾之时,是需要阴柔圆润抚摸的。这种阴阳互补,恰最符合人的本性和需求。月亮作为阴柔圆润的象征,自然被人们寄寓了深深的情感。
人们崇拜月亮,似乎也与人类脱胎于母系社会有关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男性为日为阳,女性为月为阴,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。母系社会的温静与和谐,给进入父系社会和皇权时代的人们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。
父者,矩也。对于手持矩具威严无比的父亲,人们只可仰视和服从。而母亲的温情与包容,进而引申到女性的圆润和柔美,那才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最美好的归宿。
中华文明的这种思辩方式和价值追求,使得月亮被赋予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寓意。
日落之后月亮初升,象征着生命又一次新生;月华粼粼月光如洗,想象着大地裹满一片温情;月有盈亏圆缺,寓示着天道无常轮回有序;月光朦胧四野寂静,回响着家乡和母亲的召唤;月在望日如玉盘,寄托着美满幸福吉祥……
如此,无不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,祈愿花好月圆,天长地久。
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性格中有这样的因子,是一大幸事。阴阳相济两相宜,使得中华文明能够百折不回,延绵五千年。
月亮走,我也走,我跟月亮一起走……
我们幼时学过的童谣,不知今天的幼童是否还听过学过?
今夜中秋月圆时,但愿有人还哼起这样的歌谣!
(写于2018年9月24日中秋节)